业内人士指出,今年“五一”假期是旅游市场全面繁荣的标志,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有效释放,将带动年内假日市场持续升温。此外,“反向旅游”的趋势更为明显,部分县域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,文旅产业发展或更加均衡。
“五一”假期旅游消费再度火爆,多地旅游收入创新高
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,今年“五一”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.95亿人次,同比增长7.6%,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.2%。
图为5月2日,游客在大运河江苏无锡段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游览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发(还月亮摄)
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“五一”假期北京共接待游客1696.6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196.2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9.4%、10.2%,均创历史同期新高。
在社交平台上,“每个城市都来了1亿人”“游客攻占多个旅游城市”等话题霸榜,不少网友感叹“五一”假期旅游的火爆。
部分平台订单创新高。途家民宿的数据显示,“五一”假期热门城市预订量较2023年增长超两成,创历史新高。
“今年‘五一’是旅游市场全面繁荣的标志。”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肖鹏说,在去年旅游需求爆发的基础上,今年“五一”假期全国热门城市酒店、机票预订量仍有明显增长。此外,航班、火车运力,酒店民宿接待能力均已超疫情前,没有绝对冷门城市,旅游行业发展更加健康可持续。
旅游热带动餐饮、服务消费增长。美团数据显示,5月1日至3日,全国本地生活服务消费同比增长25%,全国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增长73%,部分餐厅排队等位超过1000桌。
“‘味蕾游’成为消费者假期出行的热门选择,‘五一’假期,我们每天翻台都在9次以上,凌晨店门口还在排队。”海底捞火锅重庆北城天街广场店负责人王晓萌说。
“‘五一’假期文旅消费超越疫情前水平并创历史新高,这一现象极为鼓舞人心,反映出国内消费者信心的显著恢复以及文旅行业强大的复苏能力。”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说。
“反向旅游”成潮流,县域市场快速升温
“五一”假期,不少消费者避开热门目的地,选择“反向旅游”,部分县域市场旅游人数出现爆发式增长。
“随着各地基建完善及旅游接待能力的提升,县域旅游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。”美团有关负责人说,从“五一”假期住宿预订量来看,福州平潭、惠州惠东、桂林阳朔、上饶婺源、湖州安吉等县域热度位居前列。近期爆火的河北石家庄正定县,5月1日至3日外地游客的住宿预订量环比增长2.2倍。
“‘五一’假期,数十个三线及以下城市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过100%。”同程旅行有关负责人说,国内旅游地域偏好出现变化,一方面,传统热门旅游城市继续受到游客青睐;另一方面,东北和西部地区的三线以下城市受到青睐,显示出游客对于非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兴趣在日益增长。
洪勇指出,今年“五一”期间县域旅游的爆发,是文旅消费新趋势的一个重要体现。这一现象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,增加了居民收入,也为文旅产业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新思路。
“首先,随着大众旅游需求的增长,以及个性化、体验式旅游的兴起,游客开始寻求更加原生态、少拥挤的旅游目的地,县域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、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乡村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;其次,地方政府对县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推广,有效提升了这些地区的旅游吸引力。”洪勇说。
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王亚磊认为,相比一二线城市的“人挤人”,下沉市场为游客身心放松地度过假期提供了可能,住宿、餐饮费用也更具性价比。
洪勇表示,预计2024年旅游消费的增长更为积极,国内游将保持强劲,国际游将逐步复苏。